-
- 索??引??號:
- K0807494-X-2018-0114
-
- 分???????類:
- 新聞報道??國際收支統計與結售匯管理??各類社會公眾
-
- 來???????源:
- 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
-
- 發布日期:
- 2018-10-25
-
- 名???????稱:
-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就2018年前三季度外匯收支形勢答記者問(二)
-
- 文???????號:
問3: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下,未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發展趨勢如何?
答:未來有利于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平穩運行的條件依然充分。今后一段時期,雖然外部環境比較復雜,不確定性因素繼續存在,但我國經濟基本面的固有優勢仍較明顯,在對外開放、市場機制等方面也進一步形成了新的有利因素。
首先,我國經濟將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應對外部沖擊的基礎比較牢固。一是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指標都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在世界范圍內我國經濟表現仍會相對優秀。二是宏觀政策連續穩定。貨幣政策穩健操作,市場流動性將保持合理充裕;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一批惠及企業和個人的減稅降費措施將不斷落地實施。三是金融運行總體穩健。金融結構性去杠桿穩步推進,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初見成效,我國宏觀杠桿率趨于穩定,各類機構投資行為更加理性,外匯儲備依然充足。四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進一步深化,推動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下一步將在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提高金融體系適應性等方面加大力度,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韌性和創新力。目前,我國經濟新動能已開始煥發活力,如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明顯快于整體工業增加值。未來,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和結構性變革仍會持續,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將逐步形成。
其次,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一是對外開放大力推進。我國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博鰲講話精神,繼續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全方位擴大開放,持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全面開放新舉措,不斷提升投資環境,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相關政策效果將逐步顯現。二是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有序擴大。隨著我國股市、債市逐步納入國際主要指數,境外機構在我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較快增長。根據外匯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境外機構對我國債券和上市股票的凈買入規模同比分別增加133%和78%,截至9月末所持有的市值占比為2.2%和2.8%,較2017年末占比均提高了0.6個百分點。但這一比重與其他國家相比依然偏低,存在較大提升空間。未來,我國資本市場仍是國際投資者分散化投資的重要選擇,而且在結算、稅收、資金匯回等方面的投資政策更加便利,國內市場納入國際指數還會有新增、擴大權重等積極變化,預計將繼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三是人民幣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地位提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折合1933.8億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為1.84%,較上年末占比上升0.6個百分點。
最后,外匯市場運行機制更加完善,國際收支自主平衡能力不斷提升。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同時,市場主體更加理性,匯率預期趨向多元化,涉外交易行為合理有序,匯率風險管理意識增強,對匯率雙向波動的適應度明顯提升。
未來,貿易摩擦等因素仍然復雜多變,將給全球經濟、國際貿易以及金融市場帶來較大不確定性和挑戰,是世界各國普遍關注和防范的重要風險,我們也將繼續加強監測、深入評估、積極應對。
問4:今年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出現逆差,而資本和金融賬戶呈現順差,對此您如何看待?
答: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呈現經常賬戶基本平衡、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順差、儲備資產小幅增長的自主平衡格局。對于這一格局的出現,我想和大家談幾點認識。
第一,當前我國經常賬戶差額繼續處于合理均衡的區間。近年來,我國經常賬戶收支更趨平衡,受大宗商品價格等周期性因素以及季節性因素影響,經常賬戶差額容易在短期內出現小幅順逆差交替,這是正常現象,都屬于基本平衡的范疇。例如,今年一季度經常賬戶逆差,二季度轉為順差,初步統計三季度仍為順差。
第二,經常賬戶演變是國內經濟發展的客觀反映。一方面,隨著我國國民收入的提高,制造業進入轉型升級階段,貨物貿易順差繼續擴張的勢頭將有所放緩,歷史上的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均出現過這一規律。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續提升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居民消費能力增強,消費需求提升,消費升級加快,跨境消費隨之增多。
第三,經常賬戶趨向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首先,說明我國經濟的內外部平衡取得實質進展,內需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顯著增加。其次,體現了我國制造業發展模式的轉變,制造業轉型升級將使其朝著中高端、集約化、環境友好型的方向發展。此外,經常賬戶基本平衡有利于提高我國宏觀調控主動性,對全球經濟再平衡也具有重要貢獻。
第四,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順差體現了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的穩定性。今年以來,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上升,一些新興經濟體出現貨幣大幅貶值和資本外流問題,但上半年我國非儲備性質金融賬戶順差1288億美元,同比擴大90%,體現了國內經濟穩中向好以及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的效果。
長期看,我國國際收支有望總體保持基本平衡格局。一方面,經常賬戶差額將繼續處于平衡區間。貨物貿易在中長期將維持合理、穩定的發展格局,我國制造業具有成熟的基礎設施、完備的產業鏈條、大量的技術工人,再加上持續推動的轉型升級,有助于維持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國內居民跨境消費將更加理性和平穩,隨著國內產品質量以及生態環境、教育等軟實力的提升,境內消費的選擇會逐步增多。另一方面,跨境資本流動將維持總體穩定。雖然外部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但我國吸引跨境資本穩步流入的優勢繼續存在,包括良好的經濟基本面、改革開放的政策環境等;而且,在匯率雙向波動、匯率預期保持理性、政策引導更加明確的情況下,境內主體對外資產和負債的擺布將延續平穩有序的態勢。
問5:針對當前較為復雜的跨境資金流動形勢,外匯管理部門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未來的政策取向是什么?
答:防范跨境資金流動風險是外匯管理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對跨境資金流動形勢高度關注。對于防范跨境資金流動風險,外匯管理部門綜合施策,切實維護外匯市場穩定。一是有序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取消外商直接投資前期費用額度及前期費用賬戶有效期的要求,提升外商來華直接投資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放寬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RQFII)資金匯出管理要求,取消鎖定期限制,允許開展外匯套保管理匯率風險;在“債券通”項下實現券款對付(DVP)結算安排;推動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市場利息收入暫免征收三年的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二是重啟部分宏觀審慎管理,維護外匯市場和人民幣匯率穩定,如將銀行遠期售匯業務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由0上調至20%等。三是保持對外匯違法違規的高壓打擊態勢,嚴厲打擊地下錢莊、非法網絡炒匯平臺等。
未來,我們將在加快外匯管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的同時,采取綜合措施維護外匯市場穩定。一是繼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實行更加廣泛更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二是保持對外匯違法違規活動的打擊力度,同時確保真實合規的跨境貿易和投資不受影響。三是完善“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構建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體系,逆周期調節外匯市場短期波動,維護金融體系安全和國際收支平衡;完善外匯市場微觀監管框架,維護外匯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