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01389771-8-2018-0074
-
- 分???????類:
- 新聞報道??其他??各類社會公眾
-
- 來???????源:
- 證券日報
-
- 發布日期:
- 2018-08-02
-
- 名???????稱:
- 人民幣國際化信任票日漸增多
-
- 文???????號:
一段時間以來,俄羅斯對美元和人民幣采取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今年3月份開始,俄羅斯清倉式拋售美債。根據美國財政部在7月份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俄羅斯3月份至5月份期間持有的美債暴減了84.50%,即兩個月內從961億美元降至149億美元。而2017年俄羅斯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有15%使用人民幣結算。僅僅在3年前,這一比例只有2%左右。這只是人民幣向國際化貨幣邁進的一個側影。一系列數據表明,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相當進展。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截至2018年1月末,人民幣位列全球第5大支付貨幣,市場占有率為1.66%。截至2018年3月末,全球超過34.9萬家企業和386家銀行開展了人民幣跨境業務,境外137個國家(地區)的銀行在我國境內開立同業往來賬戶5028個。截至2018年2月末,共有652家境外機構獲準進入中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入市總投資備案規模約2.09萬億元;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債券、貸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資產余額合計4.47萬億元,同比增長39.6%。截至3月末,熊貓債累計注冊或核準額度為6240.1億元,累計發行金額為2457億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占份額已連續5個季度下跌,創近四年來新低;而人民幣的份額則連續3個季度增長。雖然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還與美元有一定差距,但人民幣國際化的信任票正逐漸增加。央行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7)》顯示,人民幣國際化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境內外客戶對人民幣國際化的預期、人民幣計價結算主動權等方面反映積極,約有60個境外央行和貨幣當局在中國境內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并把人民幣納入官方外匯儲備。
建設銀行7月份發布《“一帶一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2018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通過對230家境內企業、116家境外企業和52家金融機構進行的調研顯示,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深,人民幣作為新興國際貨幣的地位逐步穩定。此外,在跨境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的主動性提高,76%的境內企業和36%的境外企業表示,他們更主動地在跨境貿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為積極促進貿易投資便利,1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業務政策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的通知》,明確凡依法可以使用外匯結算的跨境交易,企業都可以使用人民幣結算;開展個人其他經常項下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進行直接投資;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便利企業境外發行股票債券募集人民幣資金調回境內使用等。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3月份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中國鐵礦石期貨5月份引入境外交易者、A股6月份正式納入MSCI、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二期3月份投產試運行、5月份全面正式上線,積極跡象不斷展現,相關產品、機制與設施日益完善,人民幣國際化正在進入快車道。
(記者:沈明) (8月2日 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