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78116973-X-2016-00067
-
- 分???????類:
- 新聞報道??各類社會公眾
-
- 來???????源:
- 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
-
- 發布日期:
- 2016-05-03
-
- 名???????稱:
- 推動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 助力企業國際化經營
-
- 文???????號:
引入跨國公司、發展總部經濟是廣東自貿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外匯局廣東省分局積極創新管理和服務思路,支持廣東自貿區內跨國公司先行先試、實施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為企業立足廣東、加快全球化發展提供助力。
一、主要做法
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的政策規定,外匯局廣東省分局、深圳市分局進一步細化了操作指引,積極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在廣東自貿區先行先試、落地實施。具體做法是:
(一)降低業務準入門檻。自貿區內上年度跨境收支規模5000萬(含)美元以上的跨國公司或單一企業集團,無論中資還是外資,只要具有真實業務需求、規定的管理措施和手段、近三年無重大外匯違規行為,均可以開辦跨國公司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業務。
(二)創新跨國公司賬戶體系。跨國公司同時或單獨開立國內、國際外匯資金主賬戶,集中管理境內外成員企業外匯資金,開展資金集中收付匯、軋差凈額結算等業務。
(三)增加企業境外融資渠道。跨國公司成員企業借用外債實行比例自律。所有跨國公司可在凈資產1倍且資產負債率不超高75%的規模內融入境外資金。
(四)簡化單證審核要求。銀行機構按照“了解客戶”、“了解業務”、“盡職審查”等原則,審核相關電子單證真實性后辦理經常項目外匯收支。
二、實踐效果
截至2016年3月末,廣東自貿區已有10家企業開展試點。一方面,試點企業可在8.3億美元的額度內從境外融入資金,有效支持了企業經營和自貿區建設;另一方面,試點企業獲得25.8億美元向境外提供融資的額度,對自貿區企業“走出去”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推進了外匯管理方式轉變。按照支持企業自主經營、自我約束的市場化改革導向,推行企業與境外融通資金額度“一次核定,每年登記”,改變了以往“分次核定,逐筆登記”的模式,企業可根據境內外資金需求狀況隨時調配資金。銀行機構和企業可通過網銀系統、接口程序等方式,實現電子單證的傳輸與審核,節約了紙質單證傳輸與留存成本,落實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于“降成本”的要求。
(二)提高了企業資金使用效益。外匯資金集中運營業務的開展,打通了境內外資金流動通道,建立境內成員企業和境外成員企業間的雙向資金循環,方便企業國內、國外資金融通,降低融資成本,提升資金管控水平。例如南沙片區某港資紡織企業從境外母公司融入1100萬美元的低成本資金,彌補了境內企業資金缺口。
(三)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通過境內外資金一體化調配運營,企業可以集中引入境外低成本資金,或將境內資金集中調往境外、拓展海外布局,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例如南沙片區某制造企業使用自有外匯資金向其澳門子公司放款400萬美元,母子公司之間的資金調配成本較其子公司境外融資利率低2.7個百分點。
(四)促進了銀行機構的國際化運營。銀行機構為自貿區企業提供全球化、系統化的資金服務,對銀行業服務的軟、硬件提出更高要求。廣東多家銀行機構優化人員配置,改造信息系統、更新服務流程,國際結算、外匯交易、跨境融資等方面的業務處理效率大幅提高。
下一步,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將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幫助廣東自貿區企業充分了解政策、有效運用政策,支持跨國公司優化資金管理模式,讓更多的企業分享改革紅利。同時,引導銀行機構提升國際業務經營和服務水平,為跨國公司提供全球化金融服務,支持廣東自貿區企業進一步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