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78116973-X-2020-00315
-
- 分???????類:
- 新聞報道??其他??各類社會公眾
-
- 來???????源:
- 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
-
- 發布日期:
- 2020-11-03
-
- 名???????稱:
- 促開放 增便利 外匯改革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 文???????號:
2020年以來,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在粵港澳大灣區相繼開展了擴大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外債一次性登記管理改革、完善貿易新業態管理等12項外匯管理改革試點政策,進一步提升了大灣區對外開放程度和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為一流灣區建設注入發展新動力。
成效一:貿易收支流程“再優化”
試點貿易企業享受三大便利:銀行按照展業三原則辦理收支業務、取消特殊退匯業務登記手續、簡化進口報關核驗。
截至2020年9月末,累計辦理貨物貿易試點業務3.6萬筆,金額合計375.4億美元;服務貿易試點業務894筆,金額合計1.96億美元。
典型案例:
廣州某貨物貿易企業反饋,企業免于逐筆提供紙質材料,直接在網銀端提交指令,單筆付匯業務由2-3天縮短至10分鐘。
佛山某服務貿易企業每年服務貿易收支筆數超5000筆,通過試點業務全年預計節省超1000小時。服務貿易付匯可以使用電子稅務備案,大幅降低企業“腳底成本”。
成效二:貿易新業態資金結算“更便捷”
個人從事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貿易新業態業務,可通過個人外匯賬戶辦理資金結算,不占用個人結售匯年度便利化額度。
截至2020年9月末,累計發生跨境電商貨物貿易收支總額114.81億美元,同比增長29.7%。
典型案例:
施小姐為順德龍江亞洲國際材料交易中心的個體工商戶,累計通過個人外匯賬戶辦理14筆市場采購貿易結匯,金額58.2萬美元,資金到賬即可結匯,有效滿足了其日常經營需求。
陽江的李先生通過ebay平臺向境外銷售商品,月銷售收入2-3萬美元,通過電子銷售記錄等憑證,累計辦理貨物貿易結匯13萬美元。
成效三:資本項目收入支付“新便利”
試點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實性審核應用場景,建立銀行、企業和監管部門間的業務信息交互核驗機制,資本項下收入境內支付時,無需事前逐筆提供真實性證明材料。
截至9月末,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政策已惠及大灣區內地城市531家企業,業務辦理金額超52億美元。
典型案例:
7月16日,中國銀行廣東某分行成功利用區塊鏈平臺辦理一筆552萬美元的外債結匯真實性審核業務,成為全國首筆基于區塊鏈平臺審核的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
成效四:跨境資產轉讓類型“更豐富”
銀行信貸資產對外轉讓類型由不良資產擴大至貿易融資資產,大灣區金融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日趨完善。
截至9月末,大灣區共發生20筆信貸資產對外轉讓業務,金額合計47.9億元人民幣。
典型案例:
7月21日,建設銀行廣東某分行將一筆298.8萬美元貿易融資資產轉讓至海外分行,標志著首筆大灣區外幣貿易融資資產跨境轉讓業務落地,企業年化融資成本降低20%。
成效五:非金融企業跨境融資“降成本”
取消外債逐筆登記,有效提升企業跨境融資登記的便利度和靈活性。
截至9月末,大灣區內共有220家企業開展外債一次性登記試點業務,融入境外資金折合175億元人民幣。
典型案例:
肇慶某公司辦理一次性外債登記2億元人民幣,預計企業每年減少往返外匯局路程達2500多公里,有效降低企業時間和人力成本。
成效六:高新技術企業融資“解難題”
大灣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在500萬美元額度內可自主借用外債,滿足中小微科創型企業的融資需求。
截至9月末,大灣區內共有16家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外債便利化試點,解決融資需求6947萬美元。
典型案例:
惠州某高新技術企業擁有22項專利,凈資產規模僅110萬元人民幣,利用試點政策獲得2000萬元人民幣跨境融資額度,有效緩解疫情導致的資金壓力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