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42321502-X-2023-00158
-
- 分???????類:
- 各類社會公眾
-
- 來???????源:
- 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
-
- 發布日期:
- 2023-07-31
-
- 名???????稱:
- 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2023年上半年吉林省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二)
-
- 文???????號:
吉林日報記者:請問上半年全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從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結構看,呈現“四增一降”的特點。“四增”體現在:一是表內融資,即向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和外幣貸款合計增加1211.88億元,增量占比為77.5%,較上年末提升9.1個百分點,仍然是社融增量的主力。二是表外融資大幅多增。上半年,表外融資新增216.32億元,同比多增647.96億元,其中,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新增386.28億元,同比多增770.88億元。三是政府債券融資實現正增長。政府債券新增106.69億元,其中,地方政府一般債和專項債券分別增長57.49億元和49.20億元。四是其他融資保持正增長。保險賠償等其他融資方式累計新增98.61億元,同比多增8.02億元。“一降”體現在:直接融資略有減少。其中,企業債券凈融資減少70.16億元;股票融資新增0.55億元。
新華社記者:日前,人民銀行總行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將糧食保供金融服務作為首要任務。請問,今年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圍繞糧食安全金融服務,開展了哪些重點工作?
“洪范八政 食為首政”。糧食事關國運民生,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將把做好糧食安全金融服務作為新時代金融支持“三農”工作的重要著力點。一是強化統籌協調和政策保障。牽頭召開2023年吉林省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會議,制定《吉林省2023年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工作要點》,印發《吉林省金融支持糧食安全暨“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若干舉措》,引導銀行機構不斷加大糧食安全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全省糧食安全領域貸款余額1880.1億元,同比增長14.9%。二是做好種業振興金融服務。支持銀行機構積極對接種業發展風險補償基金和種業貸款貼息政策,大力推廣“強種貸”;指導地方法人銀行機構以簽訂的制種訂單為質押,創新“種芯貸”企業流動資金貸款,并積極對接支農支小再貸款政策,助力打造“十萬畝種業繁殖基地”。截至6月末,吉林省種業貸款余額40.2億元,同比增長17.2%。三是加大農田建設支持力度。引導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吉林省分行運用“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發展收入反哺”“合規耕地占補平衡指標還款”等模式強化信貸支持;支持地方法人銀行機構打造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合同+回款賬戶閉合管理”為風控手段的支持模式,為承建項目的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貸款。截至6月末,吉林省農田基本建設貸款余額79億元,是上年同期的3倍。四是創新設施農業和農機裝備金融服務模式。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創新“農村金融服務公司+核心企業擔保+合作社(種植大戶)”的農機裝備金融支持模式,用于滿足種植農戶購置農機裝備的信貸需求。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探索開展設施農業抵押貸款,著力盤活農村資源。截至6月末,全省農業生產資料貸款、農業科技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18.8%和102.8%。
央廣網記者:能否詳細介紹下吉林省落地全國首單“黑土地地力指數+”信貸產品?
2023年6月9日,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推動全國首單“黑土地地力指數+保險+信貸”創新產品在吉林省落地發放。該產品由吉林省梨樹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發放,首筆發放金額150萬元,用于流轉土地103公頃,利率3.85%,期限1年。該產品一方面首次將黑土地地力指數與信貸相結合,實現信貸資金與黑土地保護質量掛鉤。另一方面該產品將信貸與保險緊密結合,引入黑土地地力指數保險為借款人增信,實現了單位貸款額度由1.2萬元/公頃到1.5萬元/公頃的提升,同時貸款期滿,經第三方機構測定評估,若地力指數(PH值及土壤有機質)有所改善,該筆貸款可享受5個BP的貸款利率優惠及與改善程度相對應的正向激勵保險賠付。
深化信貸產品創新和金融服務提升是金融助力黑土地保護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立足服務糧食安全大局,堅持統籌謀劃、精準發力、多措并舉,推動形成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優勢互補,銀行、保險、證券協同發力的黑土地保護金融服務組織體系;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創新推出“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模式、“黑金貸”“黑土糧倉貸”“黑土地地力指數+信貸+保險”等“接地氣”的金融產品,引導種植主體運用保護性耕作技術、提升耕地地力等級。下一步,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將持續發揮政策指導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推動黑土地保護類金融產品量升價降,持續為黑土地保護注入金融活水。
鳳凰網記者:2023年外匯局吉林省分局出臺了《關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推動吉林涉外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請問目前貫徹落實情況如何?在服務涉外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一是持續推動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增效擴面。以我省首家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銀行建設銀行吉林省分行為例,指導該行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支持涉外企業業務便利化,圍繞企業需求,推進流程優化,在用好用足便利化政策的同時,不斷提升外匯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努力讓更多優質企業享受政策紅利。自試點落地以來,該行已累計辦理貿易便利化試點業務5.07億美元。二是落實落細資本項目便利化政策。持續開展“一月一行”活動,逐家銀行排查資本項目便利化政策落地難點堵點,取得顯著成效。今年1-6月,省內各家銀行為企業辦理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金額較去年全年增長1.87倍;7月,推動首筆資本項目數字化服務試點業務在吉林省順利落地。三是大力支持省內對外開放平臺建設。加大對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金融服務力度,組織銀行通過調研座談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示范區產業布局、發展狀況,成立專門團隊精準對接區內企業需求,幫助企業解決收付匯、跨境投融資難題,為示范區可持續發展提供外匯金融支持。深入推進琿春東北亞國際商品城市場采購貿易試點工作,為從事市場采購貿易的企業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線上跨境結算服務。四是持續優化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為企業穩健發展保駕護航。鼓勵銀行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按需擴大辦理外匯衍生品業務機構覆蓋面,截至6月末,全省共187家銀行分支機構可為企業辦理外匯衍生品業務,同比增長21.43%。聯合長春市商務局、金融辦印發《長春市支持小微企業匯率避險增信服務實施細則(試行)》,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時不再需要繳納保證金或擔保費,并且不再需要提供抵押物或占用在銀行原有的授信額度。目前,長春市轄區的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已開展該項增信服務,后續將會有更多銀行參與進來。